過了一個失落的端午節

還記得你端午節要帶我去吃肉粽嗎?你忘了。

記得你出門前請你去買維小奇的飼料嗎?你沒當一回事,導致回來時間太晚沒買到。

如果你真的還在乎我,就該記得,其實我晚上12:00在公司有個採訪,又何必追問我在哪裡?

你只記得我跟你的不愉快,只記得我的小心眼跟不理性而已吧? 

我何嘗不知道你跟她99.9%的機率不會有什麼發展,一個有男友、一個有女友。

但為了她,平常不打三娘教子牌的你也去了,原則是因人而定的。

可異的不是行為,而是心態。

空間,不是這樣給的。

我們一直不願意講開,但我知道你還是在乎我身為男性的過去。

畢竟這是無法抺滅的,所以你不喜歡聽我用男聲唱歌,我又何嘗不知道。

不能生小孩更是一個印記。

沒關係,但你更應該知道,我既然當過男生,甚至跟女生交往過。

我怎麼會不知道男生的心態呢?

會告訴自己,安慰自己,不過是個女性友人(同事/同學)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難道連交往女性朋友的自由都沒有了嗎?

但,你有沒有把女友放在第一位呢?

如果有,那當然沒問題,但捫心自問,現在的你,還是當初會把我放在心上第一位的那個人嗎?

若不是,那也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

我不會輕易說出「分手」二字,但我也不期望我們會有什麼未來。

一切就順其自然隨緣吧。時間到了,該散就散。

若有一天你能真正體認到維持一段感情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心思時,

我們才有再走下去的可能。

我們都還不夠成熟,單單指責你也對你不公平。

其實女生之所以好哄,是因為願意讓心愛的人哄,

一旦死了心,就算花十倍的心思,也不見得能挽回什麼。

我很瞭解你,要你這麼花心思,你是寧可就算了的。

那就這樣吧。

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要再為了你有第三次的徹夜難眠經驗。

上一次失眠了好幾天,卻終究沒有分手成功,是因為我發現自己還很愛你,還沒有死心。

這一次失眠兩天,我卻希望自己能徹底對你死心。

畢竟,人活著要先愛自己才能去愛對方。如果因為對方而讓自己不開心,那在一起也沒有意義了,我相信對你來說也是這樣的。

所以,就順其自然吧。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愈參接觸跨性別議題,愈覺得學運、社運,不是一般人可以搞的。腦袋要很靈光,邏輯要很清楚。有條理、有知識做為背景。大多數人對跨性別議題冷感,而圈內的人對跨性別議題又可能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積非成是的觀念。比方說圈內的人喜歡用GID(性別認同障礙)是先天基因有問題,或母體懷孕時胎兒大腦未受到充足的荷爾蒙影響到後來的性別認同,而非後天環境會影響一個人去選擇自己性別的論點,來達到自己的除罪化目的。或是以踩線的方式來証明自己的正當性及合理性,例如CD(扮裝者)行為是暫時性的、是情慾層面的,自己的TS(變性慾)才是不得已的。又,常常將自我性別認同放在自我性別探討的第一順位,忘了去看週遭環境對於性別的壓制力量是否合理。以上都是「所謂原發性性別認同障礙」一掛的論調,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人,至少曾經是。

 

參加蝶園教育小組,是一種學習,像旭寬、慧雯、阿瓊、老綠這些學者型態的「怪人」,正因為他們的思考邏輯相當慎密,所以跟這一群人相處還滿累的。這對於我愛搞怪、愛跳tone、愛耍冷、愛白目個性的我,實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我也從這一群人身上,看到原來研究學問是這樣做的,不是憑感覺,不是憑網路上或報章電視上的知識東拼西湊就可以的。有學術知識做為基礎,融合個人,甚至群體生活經驗,經過不斷的討論、反省、審思,再發展出更紮實的理論。還好教育小組裡有像凱特這樣活潑的人,不然跟一群學者開讀書會,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只是,一段時間下來,我也會開始想,性別議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吧?古人說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倫理之五常(或說五倫,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就是從屬關係、親子關係、伴侶關係、同儕互動、朋友關係。可惜現代人的關係互動常見是冷陌的、是霸道的,缺乏同理心在裡面。如果這社會可以多一點同理人存在每個人的心理面,我覺得不光是跨性別議題,很多議題都可以獲得很大空間的改善。

 

當然,這不是說跨性別議題不重要,因為跨性別議題畢竟關係到一個人是否能以自己最舒適的性別狀態活在這世界上,生命歷程是嚴肅而莊重的。但是,與其在跨性別議題上作文章,我倒覺得是資本主義社會帶來急功近利的觀念,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和偕。以跨性別議題來說,在世界上,很多的原住民部落或少數民族,是能包容跨性別人士的存在,甚至家裡有跨性別小孩是一種特殊的象徵(雖然談不上榮耀,但家人都能樂於接受)。但在一些所謂的先進國家,你是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比起你是什麼樣的人更來得重要。

 

呵,可能最近比較累吧,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就當我是無病呻吟囉!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星期六晚上,去旭寬家參加了第三次的讀書會。第一次讀書會是看「面子」,以未婚生子、同性戀情感帶出家庭親子三代間的溝通問題,可以說是「囍宴+喜福會」這種感覺。第二次的讀書會,由於阿瓊沒到,我又因為公事擔擱而嚴重遲到,所以到了那邊只有純聊天,而沒有進行討論。這次,終於要來討論書本內容了?

 

其實老綠身為國立大學副教授,會挑選的研讀內容當然不會太簡單,連旭寬都覺得內容太深。像我這種超會偷懶的人就更不用說了,一個月下來,整本講義只翻了五、六頁不說,連標題都記不起來。但大概是講性與性政治的關係吧(正確名稱為:關於性的思考:性政治學激進理論的筆記)。我想,一定有人會覺得性跟政治怎麼會有關係,其實從中古世紀歐洲國家宗教掌權以來,性一直就是受到宗教規範的東西,甚至違反宗教上的教義時,就會受到處份、治療的。因此,可以說宗教影響了醫學科學,宗教與醫學科學再同時去影響人們的觀念。很硬的東西吧!大家當然吃不消。不過,我們深入淺出的聊到比較有趣的話題。比如說老綠在一場演講裡,台下有學生就提出,「沒有月經的女生,應該不算女生的問題。」

 

  大家當然七講八舌發表了各自的意見,比方說天生沒有月經的生理女,難道不是女生嗎,像旭寛是FTM(女變男),也經歷過月經的折磨,但現在打死他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女生。祈安則說,但MTF(男變女)也要經歷手術的痛苦啊,當下害我差點把他當成男變女了(他也是FTM),哈哈。的確,我也經歷過手術過後,一整個月都要使用衛生綿的日子,但我自己也很清楚的知道,那跟月經是不一樣的。月經代表了真正的生育能力,代表妳跟其他女性有共同的話題,就好像沒當兵的男生無法真正融入其他男性的當兵話題。聊當然是能聊,聽多了也能講,暨沒當兵也沒月經的我,還是能跟其他人聊這些話題,但總是少了親身的感受。

 

  我想,月經這件事,是所有MTF心中的遺憾吧,雖然每個月不會受折磨,但也代表了沒有生育能力。我想,應該把那位學生的問題放大來看,沒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還能不能算是女性。就生育面來看說,的確是這樣的。在某些未開發的部落裡,女性月事來時會被送到月經小屋,什麼事都不用做,就會有人送飯送茶,但缺點是也什麼事都不能做,應該也還滿無聊的吧。在女性主義看來,這是一種性別歧視,但也是一種對生育能力的保護跟肯定。一旦女性停經,也就不會再進入月經小屋受到保護及照顧。因此,就生育面來看,我無法反駁,但若其他層面來看,我想沒有月經的女性,還是女性,不論是天生或後天都絕對是!

 

  至於另一個問題,就更有趣了,慧雯接到這麼一個CASE,是因為看了A片而想要變性的人。害得慧雯不知道該幫忙好,還拒絕好。這時第一次參加讀書會的祈安講到,性別認同才是最重要的,結果被旭寬打槍。旭寬說,「如果我今天覺得自己是個杯子,你可以接受我是個杯子嗎?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你跟其他不接受變性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如果你可以接受,那你要怎麼以一個對待杯子的方式對待我?可以拿我來裝茶然後喝掉嗎?」當下才發現,我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也一直認為,對方認為自己是男生、或女生,就以他自己認同的性別去對待他就是了。後來旭寬進一步解釋,性別認同不是不重要,但不能一言以蔽之性別認同是最重要的,還有很多變性欲者本人背後的脈落(心理因素、環境背景)而造成的動機是需要去深入瞭解的。也許看了A片而想變性只是一個燃點,但這個人之前有什麼樣的生長背景,我們不瞭解,甚至可能他自己想變性的真正原因,他本人都不清楚。

 

不過,說到不清楚原因,就又回到原發性性別認同障礙這個「醫學疾病名詞」的議題。到底變性是不是病,這在變性人或家屬圈裡也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是疾病的,也通常支持性別認同是天生的學術理論。因此,更進一步認同全民健保應該給付變性手術。更直接了當來說,除了健保給付之外,也是為了方便交待,不論是對自己交待,或對親友交待。我自己就是屬於支持這一派,這樣,我才能對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交待。而另一位FTM的媽媽,就認為一定是孩子天生的基因出了問題,不會是後天環境的問題,不然為何其他兩個女兒都好好的,沒有想變性的問題?另一派則認為不應該視為疾病,只是一項美容手術,只是這手術工程較大,較有危險性。這一派的人比較傾向後天說,或是根本認為先天或後天不重要,我猜旭寛本人應該是比較傾向這一派吧,慧雯則直接了當說自己就是傾向支持不該是疾病的這一派。他們認為,出於利己心態來支持先天說,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也許能比較容易取得大家的共識,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把變性欲疾病化,也不啻把變性人貼上標籤,這樣一來,多年的努力平權,不就回到原點?如果有一天,做過變性手術的人不再被視為異類,大家都能以平常心對待變性人,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回到原發性這個醫學名詞,原發性跟續發性在醫學上的分野即為,續發性的疾病原因是清楚的、明確的,比如說續發性肝癌,它可能是從原發性的骨癌或其他癌症移轉而來。而續發性的性別認同障礙,也許是因為腦部神經受到病變或是其他精神疾病的影響(比如說人格分裂症、嚴重的幻想症等)。而原發性則是原因不明確,但大概可以去推測可能是什麼樣情況造成的,但也沒有明確証據可以証明。比方說基因缺陷,後天環境長期或大量曝露在某一容易誘發疾病的因子裡,不論是癌症或性別認同障礙。很多人不瞭解原發性這個名詞的原意,就直接把原發性這個名詞當成天生的,因而堅持自己的問題是天生而來,甚至以此攻擊其他變性欲者非原發性性別認同障礙的人(比方說看了A片而想變性……)。

 

這次的讀者會,雖然有點離開了性與性政治的大議題,但,都講到了幾個大方向,也讓我再次深思,到底一個變性人,要如何面對自己,面對親友,甚至面對同是變性欲的朋友。而且,愈是跟旭寬、老綠、阿瓊這些學者型的人接觸,就愈覺自己跟信仰的中心思想漸行漸遠。(胖妞雖然也是大學教授,但一來少接觸,二來她的想法跟我比較接近點,同屬於旭寬所說的太空、太虛的廣範思惟,笑)當初走變性這條路,拉扯了十年,終於在尋求中有了一個答案:「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但神的慈愛亙古不變。」不過,旭寬他們的思想,卻不在我與信仰妥協的範圍內,而是直接要打破基督教思惟,甚至於是中古世紀,天主教在整個世代所遺留至今的影響。舉例來說,在十九世紀未時,西方國家的少男少女,只要手淫被抓到屬於犯罪,要被抓去治療的。今天,手淫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它是健康的一種生理及心理的宣洩管道。但我相信一定還是有人認為,手淫是不健康的,甚至會誘導犯罪的想法。最後,做個結論吧,變性這條路依舊漫長、學習的道路也是,在科學還沒辦法找出變性究竟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之前,受到變性困擾的人,也要學習正確的觀念及態度,去面對自己,也面對人生,才是最佳的生存之道!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答應旭寬要幫醫美人雜誌寫這一期有關變性手術的前言,但旭寬最後以太符合社會的刻版印象為主要理由,蝶園不是服務業,不須為了商業行為而配合寫報導為次要理由退我稿件了。其實我個人覺得寫得還算中肯啦,不過以旭寬的高標準來看,我寫的東西顯然還是不夠open mind。沒辦法,在這方面的思想上我也是個老古董吧!anyway,都寫了,就還是把被退稿的東西po上來,當個記念吧。看看以後我的思想會不會再開放些。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連續上了兩個星期的課下來,最大的收獲就是瞭解自己的不足。原本認為自己是跨性人,應該瞭解所謂的跨性別是怎麼一回事,但發現原來跨性別的世界,其實是很多元的,有各種不同風貌的。LGBTTIQQA的其中一個Q代表酷兒(Queer),另外一個Q則是代表了質問者、異議者(Questioning),甚至可以用來解釋成性別流動者。她/他可能是對傳統社會文化有所質疑,可能是對整個LGBT社群或酷兒文化有質疑,也可能是對自己的質疑。無論是哪一種情境,都可能造成個人的性別處於一種流動狀況,而可悲的是,這樣的流動者,除了傳統社會不能容忍之外,也往往不被LGBT族群接受。因此在我們對抗傳統主流意識時,更要小心的是,我們是否也在抵制比我們更為少數的族群?

 

註:LGBTTIQQA為一社群之集合名詞:女同志(Lesbians)、男同志(Gays)、雙性戀(Bisexuals)、跨性者(Transgender,簡稱TG),以上綜合起來即為LGBT,也是較主流的用法。另一個T代表變性人(Transexual,簡稱TS),I為雌雄同體,也就是俗稱的陰陽人(Intersexual)。之所以細分兩個T及一個I,是因為TS跟雌雄同體者只是TG裡的一部份,不是所有的TG都是雌雄同體者或者會成為TS。第一個Q代表酷兒(Queer)、第二個Q代表異議者(Questioning)、A則代表了直人(Straight Allies),全部加起來即為LGBTTIQQA,但這是較少見的用法。一般來說還是會以LGBT以涵蓋之。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7,與旭寬、凱特前往彰化師範大學,參加教師及家庭、社會教育人員知能培育計劃-「同志伴侶與家庭工作坊」。由於到達時已經是中午用餐時間,因此早上的課程並未參與,直接進行下午的課程。

 

男女同志伴侶關係

與異性戀並無二致,同性戀情一樣會有發展歷程,只是社會較常討探「兩性」關係,在同性互動關係的研究上較為缺乏。一般來說,同志伴侶的發展也有脈絡可尋,不論是男同志的啟始期、熱戀期、低潮期、穩定期,或是女同志的前關係期、浪漫期、衝突期、接受期、承諾期、合作期。但與異性戀較為不同的是,由於缺乏共同環境的發展(尤其在其中一方或雙方均未出櫃的情況下),同志也較容易培養出兩人世界的緊密關係。同居中的同志伴侶較常面臨到的問題即為家務分工、財務管理及性生活互動,以及法律保障。

 

男同志在家務的分工上較傾向於理性協調,而女同志似乎對性別引起的壓迫關係較為敏感,因此會避免複制原生家庭模式,採用「共同」、「協力」分擔家事的方式。不過,女同志有時會「別有企圖」地讓女友做家事,這企圖可能是為了替女友製造表達愛意的機會,或是測試女友的容忍體髒亂的程度,甚至是故意向他人展現女友為家庭付出的程度,但有時也會因為惰性而變得不再積極參與家事。在財務管理上,男同志通常會維持獨立的經濟個體,女同志則視情況而彈性決定。但即便是較有彈性的分擔共同生活費用,與異性戀家庭相較之下,還是趨向家計費用公平分攤。在性生活的互動上,男同志有多元的性生活模式,通常在半年至一年期會出現性關係的衝突,而衝突不在於性關係本身,而是處理衝突的歷程。若能順利處理,則能走過低潮期,邁向穩定期或是重覆第二次低潮、第二次穩定期的循環。在女同志的性生活上則較缺乏相關研究文獻。不論同志伴侶相處是否順利,還是要面對法律保障對同志身份缺乏。在共同生活的情況下,不論就醫、財產分配,同志伴侶在法律上未能擁有身份保障,也容易造成同志伴侶的歸屬感不足問題。

 

肯定同志伴侶的諮商

下午另一堂的議題原本為「同志伴侶治療」,但最後定名為「肯定同志伴侶的諮商」。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到DSM-Ⅳ將同性戀從診斷中移除,這是一場信仰之爭,與異性戀主義的拉距戰。為方便科學研究、我們需要把複雜的現象做個簡化分類。同志現象是人類發展的重要議題,此議題與自尊及自我概念的形成是息息相關的。

 

首先,我們得依序瞭解何謂「同志」?何謂「同志伴侶」?及什麼是「肯定同志伴侶的諮商」?一般來說,性認同的內涵可粗分為生物性、性別認同、性別角色特質/偏好、性傾向、性認同五個層次,實務上的觀點認為,性傾向、性行為、性認同可協助我們區分出同志身份。而同志伴侶則可應用愛的三角理論:「性行為、戀情、承諾」判定同志間的關係。最後,「同志伴侶治療」的後設基調則為肯定式心理治療、具文化觀點的心理治療,以及了解同志伴侶三個面向。

 

「從信念來說,相信多元化及平權,站在心理治療哲學來說,治療是為移除成長的阻礙。」因此,肯定式的諮商方式是必須的,將同志伴侶關係視為正式的社會結構相當重要。而具文化觀點的心理治療是多樣性的,須培養多元文化同理心及能力,因為文化是複數、同志是複數、同志文化是複數、同志伴侶也是複數!諮商員要覺察自己的文化價值與信念,再覺察當事人的世界觀,最後使用具文化配適性的介入策略。了解同志伴侶則可從瞭解國內、外同志的生態;異性伴侶與同性伴侶的差別;及男、女同志伴侶異同比較來著手。

 

因為時間有限,賴醫師並未能在時間內將所有內容講完,但還是將課程內容整理補完。在肯定同志伴侶的諮商中,常見的議題有內化同性戀恐懼/異性戀主義、性別社會化、出櫃、性議題、情感表達與關係維持幾項。可以運用個體的韌力、對等的伴侶關係、多樣性與創造力來復原。在治療實務裡採用治療者自省自覺、傳達肯定式立場-支持與「加入」、探索並挑戰性別社會化的影響、賦權-善用認知技術與問題外化、讚賞差異性、協助表達情感-創造更高的親密、建立支持網絡等方式協助諮商。然而,「同志議題」並非伴侶的唯一議題!我想,這跟跨性別議題雷同,變性,不會是跨性人唯一的議題!不造成傷害、接納、肯定、賦權、灌注希望,移助障礙達成自我實現目標,應是所有個體的共同議題。

 

看見同志多元樣貌

在旅館休息一晚獲得體力的補充後,第二天的課程談的是各種不同型態的同志:從青少年同志、女同志媽媽(拉媽)、原住民同志、老年同志、雙性戀同志到跨性別同志等議題。其實跟我較感興趣的是女同志媽媽、雙性戀同志及跨性別同志議題。畢竟自己是跨性別雙性戀,也想自己生小孩。不過MTF TS與男同志伴侶面臨的困境一樣,目前的法令沒辦法讓我們培育有血緣關係(自己或伴侶)的下一代。講到雙性戀議題,主講人提到雙性戀面臨到的難題是,異性戀主義親友會認為雙性戀者只是過渡期,總會有一天「想通」了變回異性戀,而非異性戀同志則認為雙性戀者只是意志不堅定的「同志」,萬一雙性戀者在認同問題上,需要向伴侶出櫃時,伴侶對「雙性戀」不瞭解產生的焦慮,而延伸污名化的刻板印象,認為雙性戀在伴侶上可能是不忠貞的。不論是國內、國外,對雙性戀議題的研究也較少見,這也是雙性戀面臨的困境之一。至於青少年同志、老年同志、原住民同志的工作,也都各有回饋。在不同的文化壓力及需求下,也會發展出各自特別的同志文化。

 

在回程的路途上,旭寬說他對老年同志的議題較有興趣,因為TS族群老了之後可能會面臨老年同志的問題,誰來照顧我們?很佩服旭寬未雨綢繆的精神,果然他的內心跟外表看來一樣穩重(一樣的歐吉桑情節……XD)。對於TS邁入老年後,是否可以像原住民同志有個自己的社區型態,大家可以彼此照應,這樣的問題也許可以列入蝶園之後的討論議題中!

 

結語

台灣的同志運動發展至今,已經能在同志議題上有如此細緻的分工。其實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還原社會的真實樣貌。若今天我們是需要的一方,我們更要有自制力,如果我們今天是阻擋的一方,就要有更大的耐心與智慧溝通。簡單來說就是重視需求。而溝通是沒有捷徑的,只有方法。透過訓練,我們可以操作各種不同挪移對立的技巧。而教育工作的目的,在於打造多元素養,創造友善而不踰矩的環境。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1019凌晨兩點,我搭上往高雄的客運。但目的地並不是久未回去的家,而是屏東大仁科技大學。這是加入跨性別教育小組後參加的第一場研習課程,雖然講師不是我,但去參考一下大家上台後的分享內容、臨場反應也不錯。說實話,當時認為自己應該也夠資格上台,因為OP(手術)前就到樹德科大分享過心路歷程,OP後分別接受過雜誌、電視訪談,但是上完三天的課程後才瞭解到,跨性別的世界,還有很多東西是要我要學習的!

 

流動性別的衝擊

  第一天的課程主要是談「流動的虛?實?」,也就是跨性別與性取向的流動。當天的主講者之一,原來就是在網路上對「變性是痛不是過」課程名稱相當有意見的蘋果麵包。我相信,今天抓十個TS(變性人)來問,應該多數會同意「變性是痛不是過」的說法,而她只是剛好持反對意見罷了。不過,因為我自己是在同意的那一群,所以在還不認識這位姐妹時,在部落格上見到她對此課程名稱的批評產生了防衛心,認為她應該只是不瞭解的TS的「生理拉子」(生下來為女性的女同志),不過後來才知道原來蘋果麵包是一位「跨性別拉子」!

 

在聽完她的分享後,我想,蘋果麵包要表達的並不是說變性不痛,而變性的成就大於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因為,痛苦是自己選擇的,沒人逼TS變性(雖然我相信會有一些TS不同意這種說法),既然是自己所選的道路,又可以鬆動性別二元體制,應該很爽才對,不需要在世人面前喊痛!就以這個觀點來說,我認同,也願意為了之前的防衛心太強而道歉。其實,之所以會有對立,就是因為互相不瞭解,大家踩了線,踩到了痛處。如果能試著努力去學習自己不瞭解的部份,相信對立的部份可以減輕。因為,對一個小小的「課程名稱」看法不同,就能產生不同的對立想法,何況是性別二元的跨越,甚至是在其中流動呢?

 

共同的信仰經驗

  早上一共有三位主講人,除了蘋果麵包之外,還有另一位MTF(男轉女)慧慈,很巧地,兩位都是跨性別拉子。另一位則是FTM(女轉男)小任。三人共同的經驗就是「在教會聚會」。其實從聖經上的教導來看,「變性」這件事勉強算在灰色地帶,但「同性戀」是絕對不允許的!在教會時,必須針對自己的痛處去成長,內在的信仰衝突是一個很大的拉扯。因為類似的經驗分享,而讓主持人謝卧龍教授有感而發,指出他指導過的一位學生也曾經因為教會對同性戀的態度讓他困惑,因而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在課後,我興沖沖地向謝教授詳細問了論文名稱:「同志基督徒的性、愛戀與信仰經驗」-BY 2006楊鳳麟。我當下覺得,來大仁上課真是對了,除了讓自己對於性/別流動有更深層的認識之外,還多了一篇論文可以參考,沒想到當天晚上的收獲更大!

 

冥王星的早餐

下午,我們觀賞一部有關TG議題的電影「冥王星的早餐」(Breakfast on Pluto)。故事大概是描寫一位瑰麗而細膩的男孩,在流浪的旅程中尋找母親,也尋找自己的人生。我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不過前半個小時,因為太累的關係打起瞌睡,不過演到主角派翠克從小到大的好友被炸彈炸死的那一幕,就比較清醒了。因此主角前往倫敦後的故事,還是有認真看完。尤其是派翠克與父親在偷窺秀裡的對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有個男孩,不論什麼時候,他看起來都笑嘻嘻的。」「其實她是為了掩飾心理的矛盾與不安……。」多體切啊!經歷過憂鬱症,也有過人前強顏歡笑,人後寂寞落淚的體驗。相信不只是我,很多TG族群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吧!

 

  跨性族群從小就會有訊號顯示她/他的不同,但當事人不見得清楚瞭解問題的癥結點在哪裡。有些人從有記憶以來就很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是另一個性別,但有些人則否,像我就是,一直到國中畢業才搞清楚自己應該是女生,這是自我意識的部份。除了性認同的自我意識之外,還有其他的影響,比如說性傾向。如果今天是一個跨性別的異性戀,只是在跨性別之後融入了原本舊有的二元性別體制,不會有太大的衝擊。萬一是跨性別的同性戀,就會受到環境的質疑!比如說家人或親友就會不能理解,如果妳/你喜歡的是跟你原生理性別相異的人,那妳/你為何還要變性?

 

  探索自己是一條很漫長而辛苦的道路,在當事人未能瞭解自己的性認同、性取向時,或是雖然已經瞭解,但無力改變主、客觀環境,或是根本不想去改變時,就很有可能造成一個多元的、流動的性別狀態。如果當事人還在尋找、探索自己的性/別狀況,或是當事人瞭解,但無力改變時,那麼來自周遭的質問與傷害,會對當事人形成非常大的壓力。這不是說對清楚自己狀況的當事人不會造成壓力,只是如同早上蘋果麵包提到的觀念,「自己主觀意識的選擇,自己要有心理準備去承擔。」雖然苦、雖然痛,但還是一個必經過程。有了心理建設,比較能承擔一些壓力。

不瞭解自己的性/別

瞭解自己的性/別

探索期

無力改變

不想改變

努力改變

多元性別流動

性別轉換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期待能透過教育工作,以溝通來增進未來社會對性別多元者留下一塊友善的空間,不再使用言語或肢體暴力對待跨性者,尤其是校園這一塊應該強調多元、包容、理解的環境。到冥王星吃早餐是一種美麗的幻想,讓人生有更多目標、更多可能。但如果大環境改變了,讓幻想成為可以被實現的夢想,更實際的理想,也許到月球吃早餐,或出國吃早餐,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行動!

 

像王力宏的FTM

  晚上我們一群人56人到高雄蟳之屋吃飯,並不是主辦單位錢太多花不完,而是有一位FTM的媽媽要請我們吃飯。再一次到了高雄而沒時間回去,心中的感覺還真的五味雜陳。到了餐廳後,才驚覺這位剛做完FTM一階手術的弟兄,長得有點像王力宏啊!害我在吃飯時一直偷瞄人家,哈哈!他剛好也姓王,不曉得跟王力宏有沒有親戚關係(噗~)。不過,接下來才是重點,王媽媽在述說得知自己的女兒將成為兒子時,自己的心路歷程,更讓我覺得不虛此行。因著教會長老的解釋,讓王媽媽覺得變性手術是可行的,「神監察人內心的神」,理論上來說,內心的認同很重要。而我自己在台灣手術,剛好幫我開刀的醫師也是虔誠的基督徒,更讓我對信仰的不確定,再被堅立了一次,我打算回台北之後,一定要跟這位長老談談。

 

  回到屏東住宿的旅館,第二天的講者胖妞也到了,大家圍在床邊分享一些對目前社會、法規對跨性人不公等的看法。但我實在很累了,趕稿趕到凌晨,2點搭上客運,6點半又搭火車到屏東再換車到大仁,一路奔波又上了一天的課,講著講著打起瞌睡來,於是我沒參與大家後來的討論,就回房休息囉~

 

精神醫療團隊也還在學習

第二天的課程,主要是談「精神醫療體系對跨性者評估的歷程,是協助,還是歧異?」由於大部份是在講醫院對評估的歷程及內容。雖然重要,但國內每家醫院在評估的流程並不統一,所以內容就不再多談。基本上主講的呂心理師跟我一樣,對於昨天跨性別拉拉是處在一種性別流動的狀況下感到震驚,原來,不是每個跨性人都會選擇融入社會的性別二元體制,就是有人喜歡(或是被環境所迫)「不一樣」。這時若精神醫療體系沒有足夠的性/別相關研究經驗,很容易使用一些投射測驗、性取向測驗來粗糙的分類與處理。沒錯,諮商心理師應該要以個案最大福趾及舒服的狀態來協助個案,但性/別會受到個人的內在、環境、經濟影響,不應該以既有經驗來套用,有些人的性/別是在一團混亂中建構出來,因此,每個個案都應該從零開始。這也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過來的經驗套在其他跨性者的弟兄姐妹身上,心理師有這樣的自醒,我們也應該要有!

 

窈窕老爸

  下午看的電影是之前就觀賞過的「窈窕老爸」,大家似乎都看過了,所以就躲在講師休息室裡聊天、打盹……,分享提問時間到了後才進到教室。下午的引言人是胖妞,已經有小孩的她,來分享「家庭、性/別、角色」的議題滿適合,只是可能教授當久了,胖妞講的東西往往是偏意識型態的內容,台下的「同學們」(大部份的同學是學校老師、教官、諮商輔導員,另一部份才是真正的在校生)提出的問題也是水平參次不齊。拋開MTF變性後有沒有月經這種淺顯的層面不談,背後隱藏的問題是,為什麼甘願承受更多不方便,也要變性?上了兩天的課,有些人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要「變性」?而胖妞丟出來的回答,可能連TS都還需要思考一下,我想有部份的同學應該是帶著更多的問號回家吧!

 

晚上大家在討論時,旭寬問我們覺得這樣的研習講座,效果如何?我跟胖妞的想法是,也許很有限,畢竟很難短時間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但只要能影響到一個人,或支持一個人,就是好的,就如同第一天發問就哭了的諮商系學生。這樣的工作是在撒種,很難一下子見到成效,但有朝一日一定可以發芽收成的。十點後,胖妞、旭寬、慧雯到我跟小月的房間來,聽小月分享她的生命故事。為了聽小月分享她的故事時,可以輕鬆一點,我買了十人份的零食,結果只有五個人吃,吃的超撐……,就這樣邊聽邊吃又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最後的課程

「流動的性別與助人者的位置」是第三天的主題。今天的兩位主講人也非常特別,因為這兩位是既是心理、社會工作者,本身的性/別也非常態。一位是Gay,另一位是生理女,但她的性別也是流動的。與昨天下午胖妞形而上的意識型態不同,今天的第一堂意外地艱澀,「心理動力取向對同志諮商的一些看法」!看到講義標題就覺得一整個學理面……。課程中王明智講師也談到了不同觀點(佛洛依德及同志論述的兩種看法)的伊底帕斯情結。非心理學系出身的我聽得似懂非懂,但大致來說,就是佛氏引用了希臘神話悲劇英雄伊底帕斯弒父娶母的故事,來解釋性取向的發展,但這個論述受到女性主義及同志文化的評批,並於後來發展出更精密、完整的伊底帕斯論述。講師也提到,二元的對立用在個人身上,其實就是意識與潛意識的對話,經過這樣的對話,人才會完整。因此,從分裂的狀態再結合,將導致這個人的環境及心態有所轉變。在過程中,會產生什麼樣的移情作用,也會對當事人有所影響,比如說愛情就是一種移情作用……等等。這個講師所講的內容,非常精采,台下的我也聽得一愣一愣地。明白他說的內容是一回事,但要有深刻的體認,我想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吧……。如果這個心理動力用來解釋跨性別,我想,也就是TS要先經歷一些內心的掙扎,對話,整理出方向後,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大概是如此。

 

第二堂課就有趣些了,由曾寶瑩講師來主導。一開始就看了她一堆照片,但照片裡的她,時而MAN,時而女性化。而且看不出來有被性/別所困擾。當然,她自己還是有提到,她也困擾過,也思考過各種可能性,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她的性別可以自由流動,當然,這非指生理可以自行改變,而是從心理的認同影響到外在的表現。因為性/別根本是一種被社會力制約的遊戲。我今天可以剃個平頭,秀出我在田徑隊鍛練出來的肌肉,T-shirt一穿,誰也看不出我是女生。我頭髮留長後,又可以穿個旗袍去上鄭弘儀的節目!誰說我是不男不女,我是既男又女!這個既男又女的名詞,還是一次有個記者朋友要採訪一個個案,晚上打電話拜託我才想出來的!看著台上的講師,她是真正的既男又女,她又不是傳統的TS個案,也跟蘋果麵包帶點小尖銳的處世價值觀不一樣,她可以隨時跨越性/別的鴻溝去面對周圍的環境。這又需要多長的時間跟心理調適,才能做到這樣?

 

 

下午是大家討論的QA時間,由於旭寬、慧雯要趕車,所以先回去了。剩下胖妞、RITA、小月跟我。雖然慧雯不在,我還是跟主辦單位提出了為何報名表上的性別欄,只有男、女兩種(聽旭寬轉述,這是慧雯的質疑)?又如昨天聽到,協助我評估通過的精神科醫師,竟然會跟呂心理師灌輸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個案是不是TS的概念!我雖然很感謝這位精神科醫師陪我一路走過來,但如此的觀念還是不夠謹慎。因為專業所帶來的疏乎跟粗糙處理,常常會帶給當事人更難堪的記憶。主辦單位回答是因為要辦保險,但保險公司的表格只有男、女兩種,主辦單位一時不查,就偷懶沒有用系統來判定ID的男、女,還是讓大家用填寫的方式,在這一點他們下次會改進。

 

總結

這一條性/別教育的路還很漫長,整個社會的觀念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扭轉,但我們已經身處在這圈圈裡的人,更要學會放下性/別的觀念再拾起。拆掉自己的牆,才能看見別人的每一堵性別牆。好比說第二天有位同學問:「教育小孩時,是否要先給小孩二元的觀念,再打破二元進入多元,會比直接教給孩子多元概念來得恰當?」我記得台上的講師回答,一開始就給多元概念比較好,免得孩生產生根生蒂固的觀念。我的看法則相反,如果說性別是建構出來的,當然從無性別發展至二元性別,到多元性別,最後回歸至無性別,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向,但這樣好像又太哲學,太虛無飄渺了些吧!呵呵~無論如何,每個個體都是一個生命歷程,就像第三天分享時有位同學提到,其實中年婦女面臨的問題也很大。的確,沒有一個個體可以用一種固定方式來歸類,或硬要個體回歸體制內以便掌控。生命是多元而豐富的,也許在過程中會遭遇許多挫折,但至少我們應期許自己不要成為那顆生命的絆腳石!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下星期要參加仁科大的研習課程,此課程需要線上報名,因此到網路上搜尋報名網址,剛好看到一位拉子的網頁上有相關的訊息。點進去看了之後,的確有完整的課程時間及報名方式,不過最後面卻有她個人的評語。她對其中一項課程名稱「變性是痛而不是過」很有意見。言詞中隱約見得到她對TS(變性慾)的不認同:「如果你們這些所謂的跨性別者,不喜歡自己天生的性別與身體,那,如果可以把自己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還有什麼好痛的?」……(以下省略,有興趣的人可以連去她的網誌瞭解全文http://www.wretch.cc/blog/tlesbian54&article_id=10186591)。我當下的直覺反應是,大家都是同志,也許同性戀與跨性別是不同訴求,但在同玩節不都是同一陣線,一同為了性別多元化平權而努力嗎?當下本來想直接在她的網誌留言,但一來留言需要加入會員,我不算標準的拉,因此作罷。

 

事後平心靜氣想想,其實她也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看法的自由,更何況今天就算是同為TS裡的MTF(男變女)族群,都會內閧意見不合而分裂、搞小團體,何況TS還有FTM(女變男),還有多數TS不認同的CDTV(扮異性症),甚至擴大到同性戀、雙性戀等性別多元大團體,就連同一政黨都能分派系了,何況訴求不同的團體呢!不過針對「變性是痛而不是過」這一點,我倒是很想問這位拉拉同志,如果「變性」換成同性戀,「同性戀是痛而不是過」,她會有什麼想法?

 

就我週遭所認識的TG(跨性別者,TSCDTV的總稱,甚至有人認為廣意的TG應包含同性戀),沒有人會喜歡承認這種非主流性別意識是原罪,而尤以出櫃的同性戀更視自己的性取向為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我不曉得這位拉拉是否已經出櫃,我猜應該是有,如果沒有的話,她一定理解,為什麼同性戀是痛而不是罪。家人的不認同,週遭可能的異樣眼光……等等不用贅述。同樣地,不被TS所認同的CDTV也是躲躲藏藏怕被人家發現「他」的癖好,只能利用虛擬或實體的TG團體來秀出自我,這種不能公開的心理壓力,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痛。而TS在出櫃前,當然也有同樣的心理壓力,出櫃後跟同性戀同志一樣,要面對週遭人異樣的眼光,更不要說手費的龐大金額所帶來的經濟壓力,與手術時帶來的生理痛楚。所以我絕對堅信「變性是痛而不是過」。這個「痛」,是痛的如此理所當然,如此名正言順。

 

其實,身為一個基督徒,連「變性」這件事,我自己都無時無刻帶著十個、百個問號,當夜深人靜時,我不帶一絲偽裝赤裸裸的心在面對上帝時,我常問祂也問自己,做這個變性手術是否符合神所喜悅,能否榮神益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知道,不動這手術,我沒有尊嚴,我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何況我的執刀醫生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還是教會區牧。我知道,將來死後,我必須自己向神來承擔,祂會擁我入懷拭去眼淚,還是責備我,甚至放棄我,我現在沒有個答案。我在手術前問過三個牧師(不包含幫我動手術的區牧醫生),三位牧師都沒有正面給我回答,畢竟是這我自己跟神的問題,再直接不過。變性都如此了,何況聖經裡明確禁止的「同性戀」?

 

有一些同志教會常拿大衛與約拿單過人的友情來比喻,也常說聖經禁止的是同性戀的雜交淫亂行為,而非單一性伴侶的同性戀。對這個論點,我個人認為其實站不太住腳,如果站得住腳,我也不用帶著問號做手術了。但無論如何,基督教反對同性戀是事實,如何在神學與社會現象找到一處共生地,不是只有我這麼想,有些天主教與基督教會已經對同性戀打開大門,也許不是認同,但是接納。對於將來退休後想要投身跨性別傳教工作的我,還有很漫長的一條路要走。一點感言啦~希望TG、同性戀同志都能過得順心、平安!不說基督徒的大使命,人活著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平安、喜樂,不是嗎?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在蒟蒻閣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所以轉載一下囉:女人嫁給誰都後悔

前一陣子跟男友極度不愉快:一個超不體貼,講話又超沒水準的「男孩」……。

之所以用男孩而不是男人,是因為覺得他不夠成熟,很幼稚,一度想著甘脆分手算了,

何必這麼痛苦?與其要痛苦一輩子,不如早早分開,對大家都好。

不過後來忍耐下來了。我想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自己也不夠完美!

兩個人在一起,除非真的無法忍受,不然誰沒有缺點,就看自己能不能夠接受對方的缺點。

不過在交往前,還是要多瞭解對方,甚至在交往後也要保持一定距離,多觀察。

不過這很難,速食式的愛情來得容易,也較符合人性,但這樣的愛情,往往結果是不如預期的。

不論如何,都在一起了,想著對方的缺點不如想辦法讓兩個人一起成長,除非真的累到想放棄,

不然還是多給彼此一點時間去努力吧。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3 Mon 2007 22:33
  • 時間

時間,是麻痺人性的工具

時間,是夢想最大的殺手

 

時間把所有情緒打在一起,比冰砂還細

時間把所有滋味混在一起,嚐不出酸甜苦辣

 

如果時間是一帖良藥,為何至今依舊覺得刺痛?

如果時間是一條河流,為何流了許久卻依舊無法帶走憂愁?

 

生命正一點一滴的流逝,跟著時間一起前進

記憶也一絲一毫被抽離,隨著時間慢慢遠去

 

希望有一天,時間可以靜止

不論是快樂,不論是悲傷,靜止在這一刻

放開所有,卻有擁有一切

 

賤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